选调生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前提型,怎么把“桥”搭起来
【导语】:在选调生行测考试中,梳理行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尤为重要。目前四川选调生考试公告已经发布,为此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选调生考行测技巧、选调生模拟试题等辅导资料,助您高效备战选调生行测考试。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上述推论基于的假设是?”。以上两种问法相信同学们是不陌生的,它属于行测判断推理的一种题目叫前提型题目。这个题型很多同学会觉得看不懂,正确率也不高,觉得很难做。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题未必要去读懂,去把握一些关键词,答案就能出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搭桥法。
搭桥法是指在论据和结论之间找到跳跃的概念,将两者联系起来。比如题干论据是A和B的关系,结论是A和C的关系,那这里的A和B就是跳跃的概念,我们需要在选项中选择含有这两个概念的选项作为答案。所以想要好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做的是梳理清楚前提和结论是什么,我们来看下例题。
【例题1】工业废气排放是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原因,但还有大量温室气体来自水下。湖泊,池塘和河流等水体的底部沉积物会产生甲烷,甲烷主要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进入大气。研究发现,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因此有专家建议,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一前提?
A.水体沉积物排出的甲烷量比工业废气还多
B.甲烷是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
C.化肥极易通过水体给环境造成污染
D.滥用化肥很容易给水体沉积物带来过多营养
【中公解析】:梳理题干,前提为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甲烷,结论为限制化肥的滥用来降低水体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看出“甲烷”即“温室气体”,因此跳跃的概念是“富含营养的沉积物”和“化肥”,选项中D选项将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故本题答案为D。 通过这道题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只要梳理清楚题干,跳跃的概念是比较容易找到的,进而去带着跳跃概念筛选选项即可,其实不需要太去理解题意。接下来再看一道题目,你们自己来试试。
【例题2】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 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 2500 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 1000 万年。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 3500 万年前的植物化石
B.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C.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 2500 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D.在 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 4000 米的高山
【中公解析】:梳理题干前提为青藏高原中部采集到棕榈化石,结论为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不超2500m。可以看到跳跃的概念为“棕榈”和“海拔不超2500m”,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在两者间建立联系,故本题答案为C。
通过这道题的巩固,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前提型题目如何搭桥,可以自己再去找题目试一试哦,中公教育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选调生问答与试题库
访问中公福建选调生考试网查看更多选调生考试信息
想了解更多选调生公告信息,可查看各省北京选调生考试时间|黑龙江选调生报考指导为选调生备考做好充分准备
- 上一篇:选调生行测备考:可能性推理之力度比较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2020-08-19选调生行测指导:关注被定义项,巧解定义判
- 2020-08-20选调生行测判断推理“重灾区”:你以为的“
- 2020-08-21选调生行测备考:朴素逻辑之代入排除法
- 2020-08-26选调生行测备考:朴素逻辑的三元素对应问题
- 2020-08-27选调生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不“朴素”之“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